癲癇病的預防保健一直倍受醫生和患者的關注,對某些癲癇來說具有一定意義,特別是對已患癲癇者有阻止或減少其" />
癲癇病的預防保健一直倍受醫生和患者的關注,對某些癲癇來說具有一定意義,特別是對已患癲癇者有阻止或減少其發作的作用,這項工作的積極開展,可以促進患者的康復,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癲癇病保健癲癇病的治療是一個國際性的難題,一般的治療手段包括藥物和手術,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從被動就醫到主動求醫,從接受這種疾病到征服這種疾病的心理轉變:在疾病的治療與轉歸中,再采取一些自我保健的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介紹幾種自我保健的方法供廣大患者朋友參考。
一下就讓我們來為您介紹關于癲癇病的保健吧:
心理調節
首先,要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持之以恒,病自去亦。癲癇患者一旦被確診,必定會給他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很多人或多或少會存在心理問題,常會有絕望心理。癲癇的用藥期往往很長,部分患者可能要終生用藥,加之日常生活難免會發生各種各樣不順心的事情,特別是與疾病相關的事情,往往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這樣對疾病的轉歸相當不利。所以患者面對這些問題時,應積極應對,及時自我疏導,趨“利”避“害”,必要的時候求助于醫生,將這些不利心理問題化解。
其次,患者應該明確:人的認知觀念完全源于他對周圍環境的覺察,這種覺察往往受個體先占觀念及當時情緒狀態的影響,并不一定符合客觀實際,感覺并不等于現實,“走極端、公式化”、“想當然”等必然導致對現實認識的偏差,造成對現實認知的一種假象。而這種情況下,患者一定要盡量積極調整心態,對自己重新作個準確的評估,從而對消極的感覺產生免疫。
行為糾正
癲癇患者的自我行為糾正實際上也是一種行為療法,通過有些行為治療的方法,糾正一些不良行為,以避免由此引起的負面效應。現簡介幾種行為糾正的方法:
1.隱蔽法
讓患者在幻想中產生有關焦慮緊張的問題行為,然后在意象中不再接受任何陽性強化刺激,讓它逐漸隱蔽消退。有些學者對促發癲癇的刺激采用這種隱蔽的脫敏法而達到緩解。這種治療的目標是針對與癲癇發作有關的焦慮情況,通過減輕或消除焦慮來達到預防發作的目的。
2.指示控制法
讓患者在幻想中慣用與促發癲癇刺激相反的一個詞或策略。告訴患者在非治療期間,當促發癲癇刺激出現時,使用一個指示詞來抑制它,例如焦慮可作為促發癲癇病發作的一個部分,在松弛狀態期間,讓患者在幻想中暴露一個焦慮的環境,并讓他聯系這種情況說出或想出一個“松弛”的詞,當日常生活中遇到焦慮情境時,這個詞可用來引起松弛狀態,然而在某些癲癇病例中,焦慮或警覺的增強是癲癇發作起病的一個部分。這種指示控制松弛較為適宜,其他病例,讓患者采用警覺策略較為妥當。有人采用進行性松弛,使患者在幻想中有足夠隱蔽的暴露。但當先兆發生時,讓患者握緊拳頭來警覺自己,并響亮地說出“停止”之詞和盡量保持警覺。
3.松弛技術
癲癇患者在精神緊張時可以誘發癲癇發作,而松弛技術的目的正是消除緊張,這樣可避免癲癇發作,同時對癲癇患者出現的焦慮緊張等也有效。這種技術就是訓練一個人能系統地檢查自己頭部、頸部、肩部、背部、腰部、四肢的肌肉緊張情況,訓練如何把緊張的肌肉放松下來。方法:坐在椅子、或躺在床上,半閉著眼睛,全神貫注身體的各部分肌肉,并且按次指揮自己緊張著的肌肉松弛下來,以便達到全身松弛的狀態。當學會放松方法后,如再遇到緊張則采用此法使其放松,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