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和識別抗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
觀察和識別抗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
每一種藥物都有不良反應,但不是每一種不良反應都是不可控的。有些不良反應是一過性的,有些則應特別重視,需要及時處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當遇見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我們來看看#$類不良反應,主要是藥物攝入后的胃腸道反應,表現為腹脹、胃部不舒服、便秘或腹瀉等等。這些不良反應隨著用藥過程會自然痊愈的,大家不用擔心。因此,我們每一個病友在開始服藥后如果感覺到胃腸道不舒服,也應堅持服藥,不能因為這些常見的不良反應而停藥。
第二類不良反應是什么呢?由于抗癲癇藥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也就是大腦,因此抗癲癇藥物可能對大腦產生影響,我們稱之為神經系統反應。#!常見的神經系統反應是頭暈、情緒變化,或者影響睡眠,常見于剛開始服藥的階段,這些不良反應通常在1周或2周后消失,大家不用擔心。很多病友在服用卡馬西平后一周內會出現頭暈,堅持服用2-3周后就會自己好了。
第三類不良反應是我們需要重視的不良反應。發生這些不良反應就需要我們停藥、減藥來處理,#!常見的就是過敏反應。每一樣食物或藥物第一次使用的時候因為身體沒有接觸過,都會有可能發生過敏反應。抗癲癇藥物的過敏表現主要為皮疹、皮膚癢、紅疹、淋巴結增大,發燒等。在剛開始服藥的一個月之內若發生過敏反應的話需要馬上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藥物。
第四個常見不良反應是在服藥一段時間后,門診檢查時發現在身體其他地方的一些影響,例如肝腎功能、電解質紊亂等等,此類情況也需就醫調整劑量。要注意這些指標不會很快變化,一般在藥物調整后慢慢改善。
最后還有一些例如體重變化、無法出汗、積食等的不良反應。
朱國行教授, 1991年起在華山醫院神經內科臨床一線工作。一直從事癲癇、腦血管病、睡眠障礙、疼痛等神經內科疾病的診治研究以及腦電圖的臨床應用和實驗研究,發表論文50余篇,參與編寫多部專著。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電圖與癲癇學組委員, 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腦電圖與臨床神經生理專科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肌電圖及神經生理專業學組委員,中國抗癲癇協會理事, 中國抗癲癇協會腦電圖學會常委,上海市科普作家學會會員,《中國臨床神經科學雜志》編委,《癲癇與神經電生理雜志》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