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一種神經系統的慢性疾病,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的程度與癲癇病的嚴重程度有關,包括發作頻率、持續時間、病史長短、臨床表現、心理素質等方面。一般來說發作頻率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病史越長、臨床表現越復雜、心理素質越差則危害越大、后果越明顯。癲癇發作可使正常的神經細胞受到傷害治療癲癇的新藥,膠質細胞增生以及體內其它器官生化環境的改變。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而癲癇發作是指腦神經元異常和過度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臨床現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過性癥狀,由于異常放電的神經元在大腦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可以是運動感覺神經或自主神經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識或警覺程度的變化。
嬰兒良性癲癇
1.良性嬰兒驚厥(benigninfantileseizures)
其主要特征基于Watanabe等對一組12例患兒的Video-EEG監測及隨訪結果的報告。發作可出現在清醒或睡眠時。清醒時的發作表現為運動突然減少或停滯,反應減低或凝視無動,驚厥性癥狀包括雙眼同向性偏視,頭或軀體轉向一側,輕微的陣攣性運動可累及眼肌、面部及肢體。肌張力可有輕度增高。睡眠中發作時哭鬧常為最初的表現,繼以輕微的驚厥癥狀。半數病人發作后期有簡單的自動癥表現,如咂嘴、咀嚼、流涎、吞咽等口部進食性自動癥,或肢體的無目的運動(軀體自動癥),但缺乏復雜精細或半目的性的自動癥。發作持續時間在30~200秒,常連續成串出現,可繼發全身性發作。一日內發作1~10次,連續發作1~3天,并可在數周內復發。未見癲癇持續狀態的報道。
2.良性家族性嬰兒驚厥(benignfamilialinfantileseizures)
Vigevane等先后共報道17個家族。患兒中女性更多見治療癲癇的新藥,男女比例為1:2。一級或二級親屬中有良性嬰兒驚厥史,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已發現本癥部分家族與19q12-q13.1(Gennaro,1999)和16p12-q12(Lee,1998)兩個基因位點連鎖,后者有些伴有陣發性舞蹈手足徐動。但本癥可能還與其他基因缺陷有關,表明具有遺傳異質性。發作時表現為運動停止,呆滯,頭和眼向一側偏轉,全身肌張力增高或伴有紫紺,繼而一側肢體陣攣性抽動治療癲癇的新藥,可擴散為雙側同步或不同步的陣攣運動。發作間期EEG正常。在連續成串的發作之間,頂枕區可記錄到一側性的慢波和棘慢波。發作期EEG的募集性節律始于一側的中央一枕區,并相繼擴散到一側半球及全腦。
在此,癲癇專家申明:癲癇持續狀態會給人我們造成嚴重的傷害,不但是患者受到疾病的折磨,有時候患者因為行為失常還會做出多種過激行為,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危害。癲癇專家溫馨提醒:由于癲癇的持續狀態對患者的危害性很大,所以當此癥狀發生時,其家人要進行有效的救助,減少對患者帶來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