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一種反復發作性比較強的慢性疾病,有的癲癇患者的癲癇疾病還會反復發作,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癲癇病。這是很多患者都很關注的問題。癲癇病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傷害,讓很多患者在心理上受到極大的打擊,從而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患有癲癇病非常影響健康,所以,癲癇病患者應該及時的治療。
四大因素構成癲癇病病因
一、發病率和患病率,有關癲癇的發病率,由于方法學、調查地區、范圍、人群構成等方面的差別,國內外不同調查的結果有所不同。據報道,發達國家癲癇的年發病率為24~53/10萬/年,發展中國家為77/10萬/年(坦桑尼亞)~114/10萬/年(智利);患病率國外報道為4%00~8‰。我國調查癲癇的發病率為35/10萬/年,患病率為4.4%00(李世綽等,1986)。兒童期癲癇的發病率更高,對全國六省二市85170名0~14歲兒童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兒童癲癇(不含熱性驚厥)的發病率為151/10萬/年,患病率為3.45%0。
二、起病年齡,癲癇的起病與年齡有密切關系,多數癲癇綜合征是年齡依賴性的。各國對不同年齡組癲癇發病率的研究顯示,嬰幼兒期是癲癇發病的#$個高峰期。我們以往的資料表明,1歲以內起病者占小兒癲癇總數的29.O%,7歲以內起病者占總數的82.2%,說明小兒癲癇大多數發生于學齡前期。即使是成人癲癇,起病年齡在15歲以下者也接近50%。
三、癲癇的病因,構成癲癇發作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即遺傳傾向、腦內致癇性病理改變、誘發因素和年齡因素。這些因素中若有一種非常突出和顯著,則其他因素不必起很大作用就可以引起發作。例如有明顯遺傳性癲癇傾向的病兒,當有發熱、閃光等誘發因素存在時就很容易出現發作。同樣,當腦內有致癇性病變存在時,再加上遺傳的背景更易于出現發作。
四、癲癇的遺傳:
1.遺傳因素:指對癲癇的遺傳易感性。大量研究證明,癲癇和遺傳因素有關。遺傳可以影響細胞膜離子通道的功能,降低驚厥閾值,引起神經元放電。雙胎癲癇符合率的研究及家系腦電圖的研究都提示癲癇性素質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且在5~15歲之間外顯率#!高。已證實或推測與遺傳因素有密切關系的癲癇綜合征包括兒童及少年失神性癲癇、少年肌陣攣性癲癇、兒童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夜間額葉癲癇等特發性全身或局部性癲癇,其中有些綜合征的基因已定位。在很多情況下,特發性和遺傳性(genetic/hereditary)癲癇作為同義語來使用。
3.誘發因素:癲癇發作多系突然發生,無明顯誘因。但也有一些發作確有誘發因素存在。這種誘發因素可能周期性出現,如發作可與內分泌因素或月經有關,另一些誘發因素則系不規則發生。誘因可以是正常生活中的自然性感覺性刺激癲癇病能不能治愈,也可能是突然出現的刺激,或由病兒自己誘導的刺激。
(1)非感覺性誘因:如發熱、過度換氣、代謝紊亂、身體之應激反應、情感和精神紊亂、睡眠(困倦、缺少睡眠、入睡、睡醒)、饑餓或過飽等。
(2)感覺性刺激:視覺刺激(光、閱讀、電視)、聽覺刺激(聲音、音樂、巨響)、前庭刺激、嗅覺或味覺刺激、觸覺或本體覺刺激。
有時誘因是特異性的。若癲癇發作只有在一定的誘因存在時才表現出來,就稱為反射性癲癇。
4.年齡因素:不同年齡階段引起癲癇的主要病因有所不同。年齡或腦的成熟程度不僅影響發作的傾向,也影響發作的類型。小兒癲癇的病因及年齡分布特點對癲癇的診斷及防治有指導意義,對于圍產期、新生兒期、嬰幼兒期的腦發育、遺傳、代謝、助產技術等問題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青少年癲癇病的診斷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般有上述幾點,大家對此應引起相應的重視,積極的做好癲癇病的診斷工作,倘若不幸出現了癲癇病的癥狀,應及早到正規的醫院接受治療。綜上所述癲癇病能不能治愈,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大家都了解了青少年癲癇怎樣有效預防了。溫馨提示:癲癇病人外出時,一定要隨身攜帶“癲癇治療卡”癲癇病能不能治愈,以方便急救和及時與家人取得聯系。癲癇患者還要注意飲食,保證充足睡眠,不可過于勞累,禁止去危險地帶,以免造成其它的為危害。患者朋友我們除了積極的治療以外,還應該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不過度勞累,#!好是遠離電子游戲,而且#!好是少看電視,這樣才能夠有效的避免癲癇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