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藥三分毒”,古人早就教會我們這個道理,每種" />
“是藥三分毒”,古人早就教會我們這個道理,每種藥物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的。癲癇治療中,藥物治療時許多患者首選的治療方式,通過服用抗癲癇藥物來控制或減少癲癇發作的次數。但是,很多患者在服用抗癲癇藥物后會產生不良反應,如嘔吐、腹瀉等,那患者是否要繼續服用藥物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抗癲癇藥物的具體有什么副作用,再研究如何應對這些不良反應。
一、抗癲癇藥物的副作用
1.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患者服用抗癲癇藥物后可能會產生小腦綜合征,具體表現為患者自覺頭暈、眼花、走路不穩;藥物對患者的精神狀態影響也是常見的副作用,主要表現為患者嗜睡,影響患者的學習和工作。
2.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抗癲癇藥物對患者血液系統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患者出現貧血、粒細胞減少或缺乏、血小板減少或出現凝血機制障礙。
3.對皮膚、結締組織的影響
由于抗癲癇藥物多是工業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對于部分患者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出現輕度的皮疹、藥疹等,甚至嚴重的會引發剝脫性皮炎。
4.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服用抗癲癇藥物后,多數兒童患者會有胃腸道反應,如嘔吐、腹瀉、食欲減退等,另外,抗癲癇藥物中的物質對患者肝臟也有損害,導致患者渾身乏力、昏睡的癥狀。
5.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抗癲癇藥物可導致患者體內免疫球蛋白減少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
二、減小抗癲癇藥物副作用的對策
1.在藥物治療過程中,患者及家屬要隨時觀察病情的發展,當出現不良反應時,尤其是比較嚴重的疾病,如造血功能障礙、精神障礙等,要及時與醫生反映,在醫生的指導下停止服藥或調整用藥方案。
2.定期檢查身體狀況,尤其是肝腎功能、凝血功能、血鈣量、血磷量等指標是否正常,若出現異常,要及時與醫生溝通,并進行對應治療。
3.剛開始不要服用較大劑量的藥物,可以隨著病情的穩定,在醫生的建議下逐漸加大劑量;并且向醫生詢問服用期間的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出現后的臨時處理方法,以保證自身健康安全。
三、理性對待藥物副作用
任何藥物都是有副作用的,抗癲癇藥物也是經過大量反復的臨床試驗才向外流通的,能盡量保證藥效好的同時,副作用也#!小,并且抗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會隨著治療過程的推進而逐漸消失,只要患者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及早發現、及時處理,都不會產生嚴重的后果。
抗癲癇藥物治療是比較科學的治療手段,盡管會有部分不良反應,但是我們要權衡藥物的療效與副作用,抗癲癇藥物的利是遠大于弊的,所以只要我們謹慎選擇合適的藥物和服用策略,定時與醫生交流病況,堅持長期治療,控制癲癇發作是很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