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而癲癇發作是指腦" />
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而癲癇發作是指腦神經元異常和過度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臨床現象。我們應該多多了解相關知識,便于健康與生活。你了解嗎,一起來看看吧:
1.遺傳因素 BECT的發病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研究表明,約30%的病例有癲癇家族史。其同胞中15%有同一類型的癲癇發作;約20%雖無臨床發作,但腦電圖檢查可見中央顳區棘波。約10%的患兒父母親兒童時期有癲癇發作史,成年后緩解。因此多數學者認為,BECT系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年齡依賴性外顯。致病基因的表達可能受到其他遺傳的或環境的因素影響。
2.獲得性因素 有學者認為,BECT的發病機制很可能是與遺傳有關的多因素機制。大約10%的BECT患者既往有產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頭顱外傷、高熱驚厥或其他歷史。提示發病也可能與環境因素有關,但尚乏嚴格的病例對照研究的證實,上述獲得性因素可能為伴隨疾病而非其真正病因。
[良性癲癇伴中央顳區棘波臨床表現]
1.發病年齡 一般于2—14歲之間發病。5—10歲發病者占80%,為本病發病的高峰,以9歲左右發病者#!多。3歲以前及12歲以后發病者少見。
2.癲癇發作 典型發作類型為限局性發作,有些發作可以繼發全身性泛化,睡眠時的發作更易于泛化。本癥的發作性癥候變異很大,不同病人之間,同一病人的不同發作之間臨床癥候均可能不同。大約l/4的病人可出現兩種以上類型的發作。面部及口腔的感覺、運動性發作#!多見。 發作持續時間長短不一,自幾分鐘至十幾分鐘不等,很少出現持續狀態。發作的常見表現如下。
(1)口咽部癥狀:是本癥的常見表現。特點為流涎、口角抽搐、下頜及舌抖動、磨牙、咽喉發聲、口腔感覺異常如干燥或刺痛及唇舌僵硬等。
(2)語言不能:發作時欲語不能,但意識清晰,能聽懂周圍他人的語言,有時可通過手勢交流。該癥狀可以出現于發作初期,也可以在發作過程中出現。左右兩側發作均可出現語言不能,提示主要與口舌強直或陣攣有關,與語言中樞無關。
(3)面肌陣攣:一般表現為一側陣攣,口角#!明顯。也可表現為一側口角痙攣性收縮。
通過以上的講解,相信大家對于癲癇該如何進行判斷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這將對于癲癇的預防和治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患者及時的經行癲癇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