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一種慢性的神經內科頑疾,目前癲癇仍然以藥物治療為主,關于癲癇的藥物治療,比如" />
癲癇是一種慢性的神經內科頑疾,目前癲癇仍然以藥物治療為主,關于癲癇的藥物治療,比如如何選擇抗癲癇藥物、療效如何、要服藥多久能治好等等很多患者和家屬存在疑惑,我們知道癲癇發作給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嚴重影響患者和家屬的生活。下文就來展開介紹一下抗癲癇藥物有哪些注意事項?
抗癲癇發作治療
抗癲癇藥物使用的原則
首先考慮發作分類,依分型選藥,同時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和禁忌證;恰當的聯合用藥;注意藥物劑量和時間分配;減藥速度要適當;維持恰當的防復發控制量。
常用藥物及特性
1.苯妥英鈉
常用劑量200—600mg/d,分3次服用。副反應是易出現皮疹、齒齦增生、低鈣等。過量后可出現共濟失調。它是大發作、持續發作常用藥,既有口服劑型,也有注射劑型。
2.苯巴比妥
30-150 mg/d,常為聯合或輔助用藥。副作用常見皮疹。
3.卡馬西平
600-1200 mg/d。常為精神運動發作的常用藥,注意粒細胞減少等副作用。
4.丙戊酸鈉
600-1 200 mg/d,它是增加氨酪酸功能藥,用于大發作病人。增加體重等是其副反應。
5.地西泮及氯硝西泮
地西泮40~60 mg/d,#!大量100 mg/d。氯硝西泮4—6 mg/d。前者對大、小發作皆有效,后者對精神運動發作有效。
除了上述的介紹,還有:禁忌癥、可能的副作用、達到治療劑量的時間、服藥次數及恰當的劑型、特殊治療人群(如育齡婦女、兒童、老人等)的需要、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費用等。
抗癲癇藥物有哪些注意事項?早期治療的癲癇患者發病時候控制率較高,停藥后的復發率較低。反之,患者治療的時間越晚以及治療前的發作次數越多,轉為藥物難治性癲癇的可能性越大,并且在停藥后也越容易復發。換句話說,癲癇早期是比較容易治好的,如果拖延太久不僅造成患者的身體損壞程度越大,心理上也會對治療癲癇產生消極心理。這里特別提醒,有些患者在吃一段時間的抗癲癇藥物后覺得沒有什么效果,轉而服用另一種藥物,這種做法咱們是不提倡的。對于癲癇的治療不是簡單服藥就能#@治愈,要做好充分的身體檢查,對病史病因進行詳細了解后再采取措施進行治療,如果只是盲目地換藥,這樣不僅不會治好癲癇,反而會對身體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