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癲癇藥物的使用需遵循以下原則
治療癲癇沒有捷徑,合理應用抗癲癇藥物是關鍵,治療需要根據癲癇不同的發作類型,然后選用對該型#!有效、安全的抗癲癇藥物。通常全身強直-陣攣發作選用丙戊酸鈉、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復雜部分性發作選用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失神發作選用乙琥胺、丙戊酸鈉等。抗癲癇藥物的使用需遵循以下原則。
(1)早期治療:癲癇診斷明確后應盡早給予抗癲癇藥物,但對首次發作,如癥狀不重、平素健康、智力正常、查體及影像學檢查無異常者,可暫不用藥物,但需密切觀察。
(2)選藥正確:抗癲癇藥物的選擇主要根據發作類型,也要考慮到藥物的毒副作用、患兒的依從性等。
(3)單藥治療與聯合用藥:為了避免多藥聯合應用時的相互作用或增加毒性,盡量采用單藥治療,且大部分患兒僅用一種藥物即可控制發作。但是臨床上遇到難治性癲癇患兒,特別是具有多種發作類型者有時也需要聯合用藥,此時必須了解其作用機制和相互作用,以達增加療效減少副作用之目的。
抗癲癇藥物的使用需遵循以下原則
(4)用藥個體化:因藥物代謝有個體差異,用藥劑量和血藥濃度之間的關系不完全一致,而且每個患兒對藥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用藥應先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直到達到有效血濃度或臨床佳效為止。
(5)服藥要規律、療程要長:每日給藥次數應視藥物的半衰期而定,要保證患兒規律服藥,在服藥5個半衰期后才能達穩態血藥濃度。一般在控制發作后還要繼續服藥2~4年。
(6)停藥過程要慢:患兒停藥前要有緩慢減量的過程,一般要3~6個月,甚至1年,如突然停藥易引起癲癇持續狀態。
(7)定期復查,注意觀察療效和藥物毒副作用。在治療過程中,特別是用藥初期,應定期查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等。有條件時應做血藥濃度監測。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僅提供網絡技術服務,對文章的原創性及內容真實性不做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因作品內容、知識產權和其他問題需與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langcl@familydoctor.com.cn,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并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