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醫家對癲癇的認識各有見的。近年來對癲癇的認識不斷深入,許多醫家在總結前人經" />
歷代醫家對癲癇的認識各有見的。近年來對癲癇的認識不斷深入,許多醫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體會提出了不同的分型治療方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接下來就針對癲癇發作期有哪些癥狀和治療方法做出詳細介紹。
1發作期
陽癇
癥狀:病發前多有眩暈、頭痛且脹、胸悶乏力、喜伸欠等先兆癥狀,或無明顯癥狀,旋即仆倒,不省人事,面色潮紅,紫紅,繼之轉為青紫或蒼白,口唇青紫,牙關緊閉,雙目上視,頸背強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喉中痰鳴,或發怪叫,甚則二便自遺。移時蘇醒,除感疲乏、頭痛外,一如常人,舌質紅,苔多白膩或黃膩,脈弦滑或弦數。治法:急以開竅醒神,繼以瀉熱,滌痰,熄風
方藥:急以針刺人中,十宣,合谷等穴以醒神開竅。或以清開靈注射液靜脈滴注,或灌服黃連解毒湯,方以黃芩、黃連、桅子瀉上、中、下三焦之火,或以此湯送服定癇丸,方中竹瀝、貝母、膽南星苦涼性降,用以清化熱痰;半夏、茯苓、橘皮、生姜相合,用以燥濕化痰。兼以健脾開胃,以助祛痰之力;天麻、全蝎、僵蠶相合偏溫,功善熄風止痙;麥冬、丹參、茯神偏涼清心。朱砂、琥珀偏涼質重而鎮心;上五味相合,以奏安神之功。石菖蒲辛溫芳香,同長于通心氣而祛痰之遠志相合,則能化痰濁,開心竅,甘草調和諸藥,諸藥相配寒熱相宜,燥中有潤,共奏豁痰開竅,熄風止痙之功。
陰癇
癥狀:發癇則面色晦暗青灰而黃,手足清冷,雙目半開半合,昏憒,偃臥,拘急,或抽搐時作,口吐涎沫,一般口不啼叫,或聲音微小。也有僅為呆木無知,不聞不見,不動不語,或動作中斷,手中物件落地;或頭突然傾下,又迅速抬起,或二目上吊數秒乃至數分鐘即可恢復,病發后對上述癥狀全然無知,多一日頻作十數次或數十次。醒后周身疲乏,或如常人,舌質淡,苔白膩,脈多沉細或沉遲。
治法:急以開竅醒神,繼以溫化痰涎
方藥:急以針刺人中、十宣穴開竊醒神,繼用參附注射液靜脈滴注。或灌服五生飲,方以生膽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辛溫祛痰,半夏降逆散結,川烏大辛大熱,散寒除積滯,黑豆補腎利濕。合二陳湯健脾除痰。諸藥共行溫化除痰定癇之效。
癲癇發作期有哪些癥狀和治療方法的問題相信經過上述的介紹后,大家都清楚了,一旦發現癲癇病發作的癥狀后要做好合理的應急措施,當然少不了平時做注意身體的保養和護理工作,良好的護理措施對疾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患者都能早點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