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神經科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癲癇的發病率是指每年每10萬人口中有多少新" />
癲癇是神經科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癲癇的發病率是指每年每10萬人口中有多少新發現在的癲癇病人,國外報道的數字為(17~50)/10萬人。也就是說,世界上每年會出現為3.5萬新癲癇病人。患病率是指凡是一生中患過癲癇的人數占群體人數(1000人)的百分比,約為0.5%,即1000人中有5人患癲癇。根據1983年我國六省市的流行病學調查,癲癇的患病率為千分之4.4。據此推算,我國至少有癲癇病人500萬,分布于全國各省市,各個年齡組及各種職業,小兒癲癇患者也多見了。因為很多人得了癲癇不愿說出來,所以流行病學調查一定的誤差。國外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5%的正學人一生中可能出現一次或多次的癲癇發作。那么我們又能為這些癲癇病人做點什么呢?那就開展癲癇患者的社會康復吧。
提高患者對社會的適應和生活能力,改造環境幫助殘疾人回歸社會的工作,稱為社會康復。(Improve patients social adjustments and life ability and change environment helping the disabled people to return the society work, called social rehabilitation.)
社會康復是癲癇病患者全面康復的重要環節。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癲癇患者家庭康復十分重要,作為癲癇患者家庭應當了解癲癇病常識,掌握癲癇患者發病一般規律,積極支持患者治療,關心患者生活,婚姻,就業,幫助接觸心理困境。切忌對患者歧視,粗暴打罵,視之不見,不理不睬。消除社會對癲癇患者的偏見,創造全社會都來關心癲癇病患者,支持癲癇患者的良好社會環境,社會各界亦應支持患者享受正常人一樣的教育,就業,婚姻,娛樂,保險等機會,社會不支持不僅可改善患者生活環境,而且使患者在身體,心理與社會3方面均有意義。從而使患者生活質量得以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