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神經系統疾病,它是古老的,又是世界性的,據中外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資料可知,人" />
癲癇是神經系統疾病,它是古老的,又是世界性的,據中外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資料可知,人類認識癲癇上下五千年了。生活很美好,健康很重要,一起來分享癲癇知識吧。
一、單純部分性發作
多為癥狀性癲癇,腦器質性損害較常見,其中以腦外傷、產傷、腦炎,腦腫瘤和腦血管意外及其后遺癥居多;復雜部分性發作多由于產傷,其他病因有腦炎、腦外傷、腫瘤、腦血管意外、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畸形及腦缺氧等。
二、簡單部分發作
特點是發作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分鐘,不伴有意識障礙,常見于腦外傷、腦炎、產傷、腦瘤和腦血管病等器質性病變。包括局限型運動性發作、杰克遜發作、旋轉性發作、姿勢性發作、語言性發作等。
三、復雜部分性發作
又稱精神運動性癲癇。系伴有意識障礙的部分性發作。其多數病例病灶在顳葉,故又稱為顳葉癲癇。但有的病灶并不在顳葉而在額葉或邊緣葉。可表現為下列癥狀:
特殊感染性發作:多為幻覺發作。嗅幻覺者多聞及難于形容的怪味,如腐尸臭氣、燒焦或霉爛氣味等。若伴有意識模糊、夢境感者稱鉤回發作,病變多在顳葉鉤回。視幻覺者表現為眼前閃光、視物變大、變小、變形、變近、變遠等。聽幻覺者為聽到模糊或清晰的語聲、噪聲或樂聲等。味幻覺者為嘗到異味感。前庭性者有旋轉感,飄浮感等。
內臟感覺性發作:常表現為自感腹部或胸部有一股熱氣向頭部方向上升,還可有心悸、腹痛、腸鳴、急便感等。
記憶障礙發作:常見的為對陌生的人、地有似曾相識或舊地重游的熟悉感;或反之對熟人熟地有陌生感或失真感。
情感障礙發作:表現為恐懼、焦慮、不安、憤怒、憂郁或欣快等。
思維障礙發作:表現為強迫思維、妄想等。
自動癥:發作期間意識混濁,做出一些簡單或復雜的動作,分別稱為簡單自動癥和復雜自動癥。前者可表現為咂嘴、咀嚼、吞咽、流涎等,或為反復搓手、拍手、解開衣扣、掏摸衣袋等癥狀;后者可分為夢游癥和漫游癥兩種。
四、功能性部分性發作
以往認為部分性癲癇均為繼發性者。但功能性部分性發作系一種原發性良性發作,多見于兒童。
兒童良性中央-顳棘波灶癲癇:多在3~13歲發病,表現為一側口角、齒齦的感覺異常及一側口唇、面部、舌咽部強直性或陣攣性抽搐,伴言語困難,但意識清楚。多于睡眠中發作。抽搐可波及上肢,甚或發展成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因父母在患兒全身抽搐時才發現發作,故常誤診為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腦電圖呈一側或雙側中央區和顳部棘波灶。發作頻度較少,常為數月發作一次。約占兒童癲癇的15%~20%。對抗癲癇藥物有良效,至青春期自愈,預后良好。
兒童良性枕部放電灶癲癇:屬原發性、良性癲癇。發病年齡自15個月至17歲,平均7歲。多表現為發作性黑朦、幻視、錯視,繼之可有偏側肢體陽攣性抽搐或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約有25%的中層得發作后有偏頭痛樣頭痛。閉目狀態下腦電圖可見發作性枕部高波幅棘波、尖波或棘慢波發放,睜眼時消失。
五、其他類型
嬰兒痙攣:以短暫、激劇和強烈的多發性肌強直或陣攣性收縮發作為其主要表現。以“折刀樣”或“鞠躬樣”、“點頭樣”發作#!多,亦可呈Moro反射樣痙攣發作。常在嬰兒期起病,多伴有智力發育遲滯,腦電圖呈高度失律,West綜合征。可由胎兒期、圍產期及出生后多種原因引起。
熱性驚厥:小兒急性發熱性疾病進伴有的一種痙攣發作。以3歲以前嬰幼兒多見,多呈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與熱度高低不呈正相關,有進低熱即可引起,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系。預后多良好,多數不需服用預防性抗癲癇藥物,在學童期自愈。亦有一部分患兒在反復出現熱性痙攣后轉變為無熱驚厥。
癲癇的相關知識,我們知道了嗎?如果您還想了解關于癲癇其他的知識,您可以咨詢專家,專家將為您解答難題。在此,祝您身體早日康復,幸福健康,家庭幸福美滿。